疫情以来中国引资创新高,最大外资流入国这样炼成
2021.7.1
外资企业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并持续加码投资、深耕中国。
“25年来,我们全方位融入中国,实现了本土生产、本土研发、本土供应与本土销售的‘四位一体’。”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告诉第一财经,集团在华投资的脚步没有因疫情而减缓,反而加快了与下游企业的创新合作,并完成投资额超2亿元、年产值约18亿元的天津工厂建设。今年6月16日,是其上海闵行工厂运营25周年。
截至目前,这家全球化的特殊化学品企业已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并陆续把亚太区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设立在了上海。
一个个类似案例,推动中国吸引外资不断走高。继去年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后,商务部6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累计吸收外资又创疫情以来新高。
6月17日,在商务部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高峰回答第一财经提问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实现了较快增长,特别是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大幅增长,这充分说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认可、对在华长期投资的信心。”
外资“跑步”进入中国
中国吸引外资“成绩单”让世界瞩目。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4810亿元,同比增长35.4%,较2019年同期增长30.3%。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1~5月,每月累计吸收外资增速分别为8.8%、20.2%、24.8%、30.1%、30.3%,为外资“跑步”进入中国提供力证。
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最近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实际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去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规模创历史新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预测》报告也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从2019年的1.5万亿美元下降至8590亿美元,降幅达42%,而中国吸引了约163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超越美国(1340亿美元)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大的接受国。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第一财经,中国新增外商投资项目越来越多,结构也越来越优化。除了大型的跨国企业,接下来还将有更多海外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平均每天新设立120多家。
在魏建国看来,加速流入中国的外资不仅仅是制造业,还有金融业、创新科技产业、健康养老产业以及教育文化产业等。
从行业看,2021年前5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6%。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34.6%,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7.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5%。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37%、36%和10.4%。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4.1%、56%和16.8%(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此外,与我国达成了海外基建合作的国家,今年前5个月对我国的投资增幅也达到将近54%。
高峰表示,从前5个月的情况看,外国投资者仍然继续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包括欧洲企业在内的各国投资者用实际行动说明,中国仍然是全球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高峰说。
为何看好中国
魏建国认为,外资加速涌入中国的首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整体持续向好,这让外资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看好,“中国快速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为全球注入了新的能量,在全球疫情下,中国可谓是一片绿洲。”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也表示,中国经济一直在强劲反弹,几乎所有会员企业都看到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会员企业将长期耕耘中国市场。
魏建国提出,第二个原因在于,原来流向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外商投资,因为当地疫情的发展,也部分流到了中国,“转移的不仅仅是外贸订单”。另外,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观点和观念也在发生改变,推动了中国加速成为跨国公司和资本流入的热土。
“外资企业不仅看重中国的超级大市场,而且还很看重中国双循环格局下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魏建国说,比如随着电动汽车发展,新一代汽车零配件已经在中国形成了高度集聚和庞大的市场。
除了市场和供应链、产业链的竞争力,一系列稳外资工作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及政策红利,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认可。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总结称,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中国政府不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区域,不断压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做好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等工作,而且也继续做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发挥外资专班作用,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和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
潘律民表示,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双循环意味着更专注、更全面和更深入的本土化。因此,跨国公司要承担更大的本土责任,从外部的融入者向内部的塑造者转型,推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和巩固。在他看来,随着碳中和的推进,聚氨酯行业将在中国迎来更大的历史机遇。
益海嘉里金龙鱼公共事务部总监涂长明也告诉第一财经,中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侨商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2020年,益海嘉里金龙鱼营业收入达到1949亿元,占位于新加坡的母公司全球业务比重的一半以上。
涂长明说,公司坚定看好中国未来的发展,粮油食品行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仍将聚焦于食品及农产品相关业务,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新建和扩建更多的综合性生产基地,同时发展新的高增长和互补性业务。
中国美国商会日前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约三分之二美资企业视中国为优先发展市场,并计划在2021年增加在华投资;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60%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这一比例比去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
良好态势将继续保持
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下滑5%~10%。但中国吸收外资的良好势头有望延续。魏建国称,未来5年里,中国吸引外资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经合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复苏步伐,2021年、2022年经济增速预计可达8.5%和5.8%,均高于前一期预测水平,同时也高于全球增长水平。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将让中国成为外国投资者更加青睐的目的地。
不过,高峰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发展仍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各国竞相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跨国企业可能会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同时疫情导致的跨境人流、物流等仍然不畅,这些都是今年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高峰称,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持续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加强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保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的外国投资者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高峰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表示,商务部还将继续广泛听取外资企业和外国商会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发挥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的作用,切实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外资企业能够放心、安心、省心地在中国发展。
“特别是自去年疫情暴发以来,商务部已经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会开展对话交流活动超过100场,累计参会的外资企业超过了1800家,由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协调解决中央层面的困难问题281项。”高峰在5月2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
魏建国也提醒称,刚刚落幕的七国集团(G7)康沃尔峰会再次重申了G7对于全球企业最低税率的共识,这可能会影响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中国需要尽快制定出符合国情的“中国方案”。
原稿及图片来源:第一财经